《周礼》祭马仪式:探寻古代牧马的四季智慧
原创 陆之埭 苏州吴文化博物馆
在古代社会,马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军事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关乎战争的胜负;也是经济活动中关键的交通工具,对物资运输和贸易往来起着关键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古人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且系统的马匹祭祀体系。这一体系与四季紧密相连,不仅包含着各个季节独特而细致的祭祀步骤,还蕴含着古人对四季变化的朴素认知,更在不经意间体现出丰富且实用的养马技术。这一祭祀仪轨被记录于《周礼》之中,即“春祭马祖,执驹;夏祭先牧,颁马,攻特;秋祭马社,臧仆;冬祭马步,献马,讲驭夫”。
《周礼(周官)》东汉 郑玄 注 唐 陆德明音义
四部丛刊 明翻宋岳氏本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一理念深刻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尊崇。春季,大地复苏,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夏季,万物蓬勃生长,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承载着人们辛勤劳作的成果;冬季,万物潜藏,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世间万物皆遵循着特定的生长节奏与规律,春生夏长对应着阳气的上升,象征着生长的力量;秋收冬藏则与阴气渐长相关,寓意着收敛。四季的循环交替,实际上是阴阳二气相互转化、此消彼长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
1
春生:祭马祖,启生机
当春风轻柔地拂过大地,沉睡的万物纷纷苏醒,嫩绿的新芽破土而出,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古人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仪式——春祭马祖。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极为重视祖先崇拜,这种传统在对马的祭祀中,体现为对马的祖先的祭拜。在尊祖观念的影响下,祭马祖蕴含着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深刻寓意。祭过马祖之后,还会举行“执驹”礼,二者相互关联,反映出中国传统哲学中对立转化的思维逻辑。
秦汉祭祀遗址“雍五畤”之“密畤” 图源:文物陕西
“春祭”这一活动,蕴含着“春生”的思想,与农业社会春天播种、期待幼苗茁壮成长的理念相契合。因此,春祭仪式完成后,便会举行“执驹”礼。关于“马祖”,从字面意义理解,它应是马的祖先,即最早的原始野马。人类先民成功将野马驯化为家马后,马在日常生产、运输以及军事等诸多领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此,马的祖先被神化,受到华夏民族的祭祀与崇拜,人们通过祭祀祈求马祖庇佑,希望马群能够健康繁衍。
汉代著名经学家郑玄在为《周礼》作注时,提出马祖是“天驷”,也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房宿”。房宿为东方青龙第四宿,“驷”指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周礼・夏官》按照马背与地面的高度,将八尺之马称作龙,更有“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的说法,体现了龙为天上之马、马为地上之龙的理念,故而马祖被视为天上的房宿。然而,据学者考证,房宿与马祖对应的概念源于战国人的附会。但无论马祖是否为天上星宿,其作为马的祖先这一身份应是无可置疑的。它源于人们对原始祖先的朴素崇拜,承载着保佑子孙后代的美好期许。
秦驷马图壁画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出土于秦咸阳城3号宫殿遗址
“执驹”礼历史悠久,在西周金文中多有记载。例如,西周青铜器“盠驹尊”的铭文记载:
唯王十又二月,辰在甲申,王初执驹厈,王呼师豦召盠,王亲诣盠,驹赐两。
周王在“厈”地举行执驹礼,并亲赐“盠”两匹小马驹。这里举行执驹礼的时间为十二月,乍看之下与“春祭”时间似乎冲突。实际上,周人历法以农历十一月为岁首,十二月已属春季的第二个月份。
郑玄在解释“执驹”礼时指出,两岁的小马称作驹,其生理成熟度相当于人类的青少年阶段,已度过婴幼儿易夭折的危险时期,所以“执驹”礼就如同年轻健康的后辈子孙拜祭自家祖先。“执驹”的本意,一是将小马从母马身边抱开,使其断乳独立,并接受相关训练;二是将养得健康强壮的小马献给周王,展示自身成果,期望获得鼓励奖赏。从生理学角度考量,小马单独抚养训练,是担心年轻小马受母马诱惑而过早交配,导致气血亏损,成年后身体羸弱,无法承担运输生产任务。这种观念可能源于古人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也可能基于人类自身的经验认知,符合生物习性,充满了古人的智慧。
盠(lí)驹尊 西周 1955年陕西郿县李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正如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的“方生方死,方生方死”,马祖代表已逝的先辈,马驹代表尚未成年的后辈,一死一生构成一组对立;而小马终将经历生老病死,最终魂归马祖身边,这又形成一组转换,体现了生生不息、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春祭马祖,执驹”短短六字,背后蕴藏着三种哲学智慧,既遵循了农业文明春季播种、顺应作物生长的规律,又体现了崇拜祖先、期盼后代兴盛、家族延续的朴素愿望,还蕴含着事物之间对立转换的辩证关系。
2
夏长:祀先牧,促繁育
夏季,万物蓬勃生长,马群也迎来了繁衍的黄金时期。对于周人而言,这一时期不仅关乎马匹数量的增长,更有着特殊的祭祀意义。在这个时节,周人会举行祀典活动,并且按照马匹性别进行单独饲养,以避免公马因发情争斗,致使怀孕母马流产。
“夏祭”通常在夏天的第二个月份举行。同样记载先秦礼仪制度的《礼记・月令》提到,仲夏之月“游牝别群”,即单独照顾母马。母马的发情期在三月至七月之间,仲夏为农历五月,大致相当于公历六月,此时母马发情期将近结束,夏祭活动之后便可对处于不同生理阶段的马匹进行分类管理。
甲骨文“牧” 图源:中国文字博物馆
“牧”在甲骨文中是会意字,字形为一只手拿着棍子一类工具驱赶一头牛,其中“攵(反文旁)”表示手持木棍。“先牧”指最早养马的人,郑玄作注时称“始养马者,其人未闻”,说明“先牧”并非特定人名。宋代诗人陆游在《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中提到“畜而祭先牧”,表明后世“先牧”的含义已不单纯局限于养马之人。值得注意的是,郑玄在《周礼・夏官・廋人》中指出“先牧,制闲者”,进一步说明了先牧在养马方面的功绩——制定相关驯养细则条例。《周礼》中的先牧虽无具体姓名,却以其行为和身份,让后人铭记了马的驯服过程中先民们的贡献。
“颁”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为“大头也。从页分声。一曰鬓也”,属于形声字,从“页”部,与头有关,“分”为声旁。在古代文献中,《诗经》里“鱼在在藻,有颁其首”,形容鱼头大而肥美;《孟子》中“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意为头发花白,由此引申出分开、杂色等义。“颁马”即指将马分开饲养。清代学者李钟伦进一步解释,应在公马与母马交配后分开饲养,这样更利于马的繁衍。
“攻”在《说文》中释义为“击也。从攴工声”,是形声字,形旁“攴”表示手持械具击打,本义与击打相关,后引申出修改、治疗等义。“特”为形声字,由“牛”和“寺”构成,“寺”最初指官署,如卫尉寺、太仆寺等,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官方饲养的牛。在《说文》中,“特”的释义为“特,从牛,寺声。朴特,牛父也”,本义为体形庞大的公牛,后泛指雄性兽类。“攻特”在“夏祭先牧,颁马,攻特”中意为给公马去势,即阉割。
铜奔马 东汉 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阉割会使马丧失生育能力,看似不利于其生长,但郑玄解释,公马交配后性情凶悍,难以驯服,去势后性情会变得温和,便于驾驭。这种对雄性牲畜的阉割技术在中国广泛传播,除用于配种的牲畜外,家养的猪、牛大多会采用这种方式,以此减少饲料消耗、降低管理难度、避免发情时的打斗,而且去势后的猪肉味道更佳,未阉割的猪腥味较重,不太适合食用。
《百马图卷》(局部)佚名 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季,万物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公马与母马也在此时交配,为种族繁衍努力。周人尊重生物的成长规律,在马群交配完毕后举行祭礼活动,感恩先牧们总结的经验与智慧;同时,出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采取分开饲养与为公马去势的措施,体现了古人在养马过程中的科学考量与务实精神。
3
秋收:拜马社,选良御
在农业社会,秋天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农民们历经春夏两季的辛勤劳作,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成果。对于周人的祭马活动而言,秋天同样意义非凡,此时需要对喂养好的马进行分类,安排其使用途径。
“社”在甲骨文中写作“土”,先民聚土成堆,以此祭拜滋生万物的土地神。到战国时期,在“土”右边加“示”成为“社”,明确了其土地之神的身份。汉代郑玄将“马社”解释为“始乘马者”,即最早骑马或使马驾车的人。晚清学者孙诒让则认为,古人在牧马与圈养马的地方设置马社,祭拜土地神,并将发明用马驾车之人配祀。孙氏的观点可视为对郑氏的补充,显得更为合理准确。
甲骨文“社” 图源网络
“始乘马者”与先牧不同,并非没有具体姓名的特定人群。据《世本・作篇》记载,“相土作乘马,引重致远”,商民族的第三任首领“相土”被认为是最早使马驾车的人。除《世本》外,《竹书纪年》也有类似记载:“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可见对相土乘马的认可。相土发展畜牧业和农业,促进了商族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商族有了剩余产品,为商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早期商业贸易的发展。他驯服马作为运载工具,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还增强了部落的机动性和战斗力,《诗经・商颂・长发》中提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继承祖父“契”的事业,扩张了商部落的地盘,使四方诸侯归服,马车在其扩张过程中估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周人与商人为敌对关系,周王朝在取代商王朝后仍延续对马社的祭祀传统,展现出对先民智慧与文化的尊重。
甲骨文“臧” 图源:中国文字博物馆
“臧”甲骨文字形为会意结构,字形为一只眼睛被戈所刺,指代战场上受伤的人员,本义是由俘虏沦为奴隶的人,被刺的眼睛表示臣服顺从。《说文》中记载“臧,善也,从臣戕声”,形容已被驯服的奴隶不敢反抗主人的威严,由此引申出“善”的意思,如《诗・邶风・雄雉》中“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意为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会没有好结果。
“仆”在《说文》中有两种释义:一是“顿也,从人卜声”,指以头叩地,引申为奴隶;二是“给事者,从人从菐,菐亦声”,表明“仆”是从事侍奉工作的人。在古代,仆人作为家庭内部的奴隶,能得到主人的亲近与信任,可为其驾车,因此“仆”也特指驾车的人,比如“太仆”掌管皇帝的舆马和马政,“仆射”(yè)一职更是成为后世宰相的头衔。
“臧仆”是指为周王挑选优秀的驾车随从。《周礼》将周王的马分为六类,分别是用于繁殖的“种马”、投入军事用途的“戎马”、作为仪仗使用的“齐马”、传递消息的“道马”、用于畋猎的“田马”以及承担杂役的“驽马”。驽马因体力较弱,多用于杂役,不能作为周王出行的坐骑,所以只需为另外五种马匹挑选相应的驾驶者。郑玄将这些驾驶者解释为“大驭、戎仆、齐仆、道仆、田仆”。大驭是专门负责为王驾车的官员,地位极为尊贵,《周礼・夏官・大驭》中提到“大驭掌玉路以祀”,大驭不仅负责驾车,还承担祭祀事宜。
东汉轺车骖驾画像砖拓片 宝林博物馆藏
秋天,既承载着收获的喜悦,也见证了周人祭马活动的有序进行。从“社”与“马社”的渊源,到相土乘马对商族发展的深远意义;从“臧”“仆”的字义演变,再到“臧仆”为周王挑选驾车随从的职责,这一系列文化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古代社会文化图景,展现了古代社会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严谨的制度体系。
4
冬藏:祈马步,待春归
“冬藏”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循环中的重要环节。收获完毕后,土地进入休耕期,为来年作物生长积蓄力量。周人也在一年的最后时节祭祀神明,祈愿马膘肥体壮,顺利度过严冬,迎接新的一年。
“马步”是古人认为掌管马疫的神明。郑玄认为,祭马步可使疾病远离马群,这与民间祭灶王爷的习俗相似,人们期望通过祈祷,获得神灵庇佑,保佑马匹平安。冬日取暖困难,古时平民百姓常因严寒遭遇不幸,如唐代诗人杜甫所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故而周人选择在此时祀奉马步,盼望灾害远离马群。
这种祭祀源于古人对巫术的信仰。先秦时期的人们认为,马畜患病,既可能是神灵的惩戒,也可能是受气候环境影响而感染。对于后者,需依靠兽医的经验进行治疗;对于前者,则要靠巫师虔诚祭祀与祈祷,祈求神明宽恕谅解。当时,人们不仅在治疗马病时采用“巫医结合”的方式,治疗人疾时亦是如此。例如,刘邦晚年平定英布叛乱时中箭受伤,他拒绝医生诊疗,称自己的命运由天定,即便神医扁鹊在世也无力回天。
《调良图》赵孟頫 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献马”即向周王献上调教好的马,与春祭的“执驹”礼形成闭环,完成了从春生夏长到秋收冬藏的四季循环。周人拥有一套缜密科学的养马管理体系:将马驹从母马身边抱开,让其从小接受训练,防止小马过早交配而气血亏损;为保证马匹质量,对劣等公马进行去势,使良马血统得以传承;从小训练马匹拉车技能,增进马与驾驭者之间的默契。经过这些举措,众多健康强壮且性格温顺的马匹便呈现在周王面前。
“讲”在《说文》中释义为“和解也,从言,冓声”,本义是和解、讲和,是形声字,“言”为形旁,与说话、言语相关,“冓”为声旁,指示读音。郑玄认为此处的“讲”应理解为挑选与训练。
“驭夫”负责驾驭王车的副车、群臣的从车和使者之车,其驾乘技术逊于“臧仆”,属于次一等的优秀车夫。由于地位和重要性次于“臧仆”,所以在“臧仆”选拔之后才进行“驭夫”的选拔。驭夫还承担着调教训练官马的责任,其俸禄与工作成绩挂钩。《睡虎地秦简》记载了官方对驾车者的考核,驾车者若在四年内未学会驾车,本人不仅会被免除公职,还要补服四年徭役,教练也会被罚一面盾牌,其考课之严,可见一斑。
秦御手俑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在周人的观念里,“冬藏”不仅意味着季节的更替,更是一种文化与秩序的延续。从对土地的休养生息,到对马步的祭祀祈愿;从精心调教马匹后向周王“献马”,到“讲”所代表的挑选训练之意;从“臧仆”的重要职责,到“驭夫”的选拔与考核,这一系列活动和制度相互交织,构建起一个完备且充满智慧的体系,反映出他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畜牧业的重视以及对社会秩序的追求。
5
结语
《周礼》内容系统严密,部分后人曾将其视作理想化的学术著作,认为其中记载与事实或许存在一定偏差。然而,随着周代越来越多相关文物资料的出土,有关《周礼》中马的祭祀活动的记载,已具备较高可信度。
秦陵一号铜马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祭马活动宛如一座跨越千年的文化桥梁,连接着古代与现代。它承载着周人对马的尊崇、对祖先的缅怀,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生命和秩序认知的集中体现。这一古老传统似一条无形的纽带,穿越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能透过它领略古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与卓越智慧。
参考文献:
1. 徐正英,常佩雨译注:《周礼》,中华书局,2014年版。
2. 胡其伟:《略论西周的马与马政——以出土文献为中心的考察》,《中国农史》,2024年第1期。
3. 王格格,董杰:《商周马学考》,《农业考古》,2021年第1期。
4. 张秀华:《西周金文“执驹”礼补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0年第4期。
5. 陈营营:《〈周礼〉中畜牧业管理制度探讨》,吉林大学2013届硕士论文。
6. 马瑞江:《马社考——从对马的崇拜到龙马精神形成的发展历程》,《古今农业》,2008年第4期。
7. 张渭莲:《商先公踪迹与商人起源考》,《历史研究》,2019年第2期。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周礼》祭马仪式:探寻古代牧马的四季智慧》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