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让人生畏的“诛杀九族”详解
关于“诛九族”,中国人对这个词应该不陌生了,很多古代影视剧中都出现过这个名词,很多人也大概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把犯人的亲戚们一块处死嘛。
不过你知道“诛九族”到底指的是哪九族吗?
所谓“九族”就是下图所示的九族!

算一算此刑殃及人数之多,简直惨无人道!
好在人类文明在进步,如今法律一人做事一人当,再也没有历史上曾有过的”诛九族”诛连酷刑了。
6
而“诛九族”最早来自于秦变法后的《夷三族法》,直到清末后结束。
其中的九族通常是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这是同姓的族(按照五服所代表的亲属关系来说,九族之内的人都是有服的。无服的叫做党,比如父党、母党、妻党)。
分得细点,父之父为祖,古称王父;父之母为祖母,古称王母。祖之父母为曾祖父、曾祖母;曾祖之父母为高祖父、高祖母。

至于为什么要诛九族,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传统社会既强调“忠”,也得强调“孝”,并将“孝”作为“忠”的基础。那么,当一个人不“忠”犯上作乱时,危及到皇权时,由于“孝”,他的家人他的子女理应站到他的一边,支持他的行为,因而“诛连制”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是同时要求“忠”与“孝”,而当“忠”与“孝”相冲突时的必然结果。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到了清末,人们的观念逐渐改变,因而诛九族得以废除。当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从“又孝又忠”转到只需要“忠”后,就使得“诛连制”转为了“划清界限”。当然,“划清界限”的做法仍然不妥。个人只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不必为他人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所以,即使他真的犯了罪,也不能牵连到他的家人,也不能要求他的家人要与他“划清界限”才能免于牵连或减轻牵连。
历史上还有被诛十族的人。
大家都知道哈,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通过一场政变而获得的。靖难之变后,朱棣登基,但大臣方孝孺认为朱棣篡位,所以朱棣让他起草即位诏书,他宁死不从,更予以辱骂,在诏书上写上“燕贼篡位”。屡命不从,朱棣以诛九族相胁,然而他仍义无反顾地说:“即使诛我十族又怎样?”最终朱棣把其门生朋友归入第十族,连同原来九族一并诛杀。最终共诛杀八百七十三人,因此事下狱及被流放充军者更是数以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