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
2 化学成分
2.1黄酮类
黄酮类成分是指以C6-C3-C6结构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受母核上取代基种类影响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黄酮类化合物大多与单糖结合成苷类化合物,从而发挥不同的药理活性。菟丝子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较早,是菟丝子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之一,也是现阶段研究最多的一类化学成分;菟丝子主要黄酮类成分及其结构图见表1和图1。
2.2酚酸类
酚酸类化合物是指苯环上含有若干个酚羟基的一类化合物,按其母核结构可分为苯甲酸型、肉桂酸型及其他类型酚酸。酚酸类成分也是菟丝子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之一,主要发挥抗炎、抗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菟丝子主要酚酸类成分及其结构图见表2和图2。
2.3木脂素类
木脂素类化合物是指由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的一类天然产物,其母核结构特征是含有1个或多个C6-C3基本结构单元。木脂素类成分也是菟丝子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主要木脂素类成分及其结构图见表3和图3。
2.4脂肪酸类
脂肪酸类化合物是C、H、O 3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包含1个长的碳链和1个羧基,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菟丝子中主要脂肪酸类成分及其结构图见表4和图4。
2.5甾类
甾类化合物是一类以环戊烷多氢菲为母核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甾核4个环有不同的稠合方式,且C-3位的羟基多与糖结合成苷类化合物。菟丝子中主要甾类化成分及结构图见表5和图5。
2.6萜类
萜类化合物是指由甲戊二羟酸衍生,并以异戊二烯单元(C5单元)为基本结构单元的一类化合物。
其分子骨架多为链状或环状,通常萜类化合物还含有醇、醛、酮、羧酸、酯等基团。菟丝子中主要萜类成分及结构图见表6和图6。
2.7生物碱类
生物碱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存在的含氮碱性化合物,大多含复杂的环状结构,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也是菟丝子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菟丝子中主要生物碱类成分及结构图见表7和图7。
2.8 挥发性成分
菟丝子为种子类药材,富含油脂,故挥发性成分也是菟丝子的主要成分之一,菟丝子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及结构图见表8和图8。
2.9 多糖
多糖是由许多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大分子多聚物,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菟丝子多糖作为菟丝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免疫调节、降糖调脂等药理作用。菟丝子中含有许多由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等单糖聚合而成的中性杂多糖,如H6、H8、C-7WR1、C-7WR2和C-7WR3;此外,菟丝子中还含有CS A~C、CHC-1、H3等酸性多糖[44-45]。
2.10 其他
除上述黄酮类、甾类、木脂素类、多糖类、脂肪酸类等成分,菟丝子中还含有一些含量较低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岳宇飞等[46]研究发现,菟丝子中含Ca、Mg、Cu、Mn、Ka、Zn、P等必需微量元素,及Co、As、Sr等微量元素。林慧彬等[47]研究发现菟丝子中共含有15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即缬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亮氨酸;2种为半必需氨基酸,组氨酸和精氨酸。
3 药理作用
3.1保护生殖系统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肾虚证是由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胸腺)发生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致使人体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一类病证[48]。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殖。菟丝子则可以通过多元性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起补肾作用,从而保护生殖系统,其主要作用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49]。如菟丝子黄酮类成分能够提高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达到促进排卵的作用[50]。菟丝子黄酮可通过升高女性体内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等激素的含量促进卵泡和黄体的发育,从而发挥保护女性生殖系统的作用[3]。同时菟丝子黄酮类成分对雷公藤多苷片或环磷酰胺所致的男性生殖系统损伤有改善作用[51]。相关研究表明菟丝子黄酮可通过抗凋亡、抗氧化和调节性激素及其受体水平调节男性生殖系统功能[52]。菟丝子保护生殖系统的具体机制见图9。
3.2拟雌激素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菟丝子含药血清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其作用效果可根据乳腺癌细胞增殖率、雌激素含量、子宫系数和子宫内膜厚等进行评价[53]。菟丝子黄酮类成分的拟雌激素作用通过增加去势雌性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数量,促进机体雌激素水平升高[54];还可以通过提高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促进卵巢内卵泡发育及颗粒细胞增殖,治疗卵巢早衰[55]。相关研究表明95%菟丝子醇提物可以通过增强卵巢早衰大鼠子宫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ERα)、表皮因子生长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蛋白的表达,激活雌激素受体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拟雌激素作用[56],具体机制见图10。
3.3抗肿瘤作用
菟丝子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途径对多种肿瘤细胞发挥抑制作用[57]。研究发现菟丝子醇提物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结肠癌HT29细胞、人乳腺癌MDA-MB-468细胞及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等的生长,其机制主要包括将肿瘤细胞阻滞于G2/M期、促进凋亡相关基因p5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mRNA的表达、减弱Bcl-2蛋白活性,从而抑制肿瘤增殖或诱导其凋亡[58-61]。菟丝子水提物对人白血病T淋巴瘤CCRF-CEM细胞、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JM细胞、人恶性黑色素瘤SK-MEL-3细胞和人淋巴瘤Raji细胞具有细胞毒性,还可以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S180荷瘤小鼠的生存状态[62-64]。菟丝子总黄酮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机制为上调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生成因子和受体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65]。菟丝子多糖能选择性的抑制HepG2细胞、人胰腺癌PANC-1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66]。菟丝子抗肿瘤作用的具体机制见图11。
3.4骨保护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只有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才有源,骨骼能得以滋养,人体就不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菟丝子具有强筋骨的功效和促进骨生长的药理作用,用于治疗肝肾亏虚、筋骨痿软、腰膝酸痛之证[67]。研究发现,对切除卵巢后的大鼠给予菟丝子黄酮干预后,可显著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骨细胞代谢,使骨密度增加,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状[68]。菟丝子黄酮含药血清通过上调含BED型锌指蛋白3反义RNA 1的表达,提高骨细胞的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骨细胞凋亡[69]。菟丝子中的芝麻素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降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改善骨关节炎炎症[70]。此外,Liu等[71]通过实验证明菟丝子多糖可以通过增加卵巢切除大鼠体内骨质量、骨密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骨钙素和护骨素的表达,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I型胶原蛋白C末端交联肽水平,预防雌激素缺乏性骨质疏松症。
3.5抗氧化作用
叶春林等[66]发现菟丝子多糖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有效的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起到抗氧化作用。菟丝子黄酮可以通过降低活性氧水平,增强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通路的表达,进而影响p53、Bax蛋白的活性,逆转H2O2对人卵巢颗粒COV434细胞造成的氧化损伤[72]。菟丝子黄酮还可以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信号通路,抑制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凋亡,从而缓解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睾丸氧化损伤[73]。此外,菟丝子提取物可以通过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增强能量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74]。
3.6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菟丝子的黄酮提取物和多糖提取物均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提高肾阳虚大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和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并通过调整机体内T细胞亚群数量降低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水平[75]。此外,菟丝子多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升高IL-1、IL-2含量,并下调一氧化氮自由基水平,从而改善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功能[76]。张堃等[77]发现菟丝子总黄酮能够通过上调IL-4和IL-10的水平,抑制TNF-α和γ干扰素的表达,调节辅助T细胞1(T helper cell 1,Th1)/Th2平衡,改善先兆流产大鼠免疫功能。
3.7神经保护作用
张桐[78]发现菟丝子水煎剂能够缓解孕期恐伤肾所致的子代海马神经元损伤,并通过上调海马甲基转移酶3(methyltransferase like 3,METTL3)、METTL14及m6A修饰去甲基化酶3种酶的表达水平,改善子代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症状。赵倩等[79]研究发现菟丝子通过调节PI3K/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c kinase-3β,GSK-3β)信号通路中的PI3K、p-Akt及GSK-3β s9的表达,修复受损神经元结构,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菟丝子还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减少纤维状β-淀粉样蛋白肽引起的突触损伤来减弱AD的记忆力下降[80]。
3.8其他药理作用
菟丝子还可以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降低丙二醛水平来显著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防止眼睛损伤[81]。菟丝子多糖可显著降低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抑制大鼠脂肪吸收,降低血糖[82]。菟丝子生品、盐炙品及酒炙品均有保肝作用,可用于治疗酒精性肝损伤,其效果为盐炙品>酒炙品>生品[83]。作为临床治疗白癜风的常用中药,菟丝子外用能够增强实验性白癜风豚鼠模型中胆碱酯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单胺氧化酶的表达,促进黑色素合成,缓解豚鼠白癜风症状[84]。
综上,菟丝子具有保护生殖系统、拟雌激素、抗肿瘤、骨保护等药理作用,具体药理作用见图12。
4 临床应用
菟丝子是我国目前常用的补肝肾类中药之一,多以复方形式配伍不同中药发挥平补阴阳、固肾缩精等功效,可以治疗肾虚精亏、肝肾不固、脾肾两虚所致病证[85]。研究表明,在治疗生殖障碍方面,加味五子衍宗丸中菟丝子常配伍枸杞子、覆盆子等中药发挥补益肝肾、填精补血作用,从而治疗男性不育、女性不孕、阳痿、早泄、遗精、肾虚腰痛等症[86];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多用于治疗因卵巢功能低下导致的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症、卵巢早衰等疾病[87-89];加减寿胎丸中菟丝子常配伍桑寄生、川续断等补肝肾药,党参、白术等健脾药,发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养血安胎的功效,对于胎漏、胎动不安疗效显著[90]。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因肾在体合骨,主骨生髓,故菟丝子能够通过补肾达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常用的方剂有左归丸、右归丸、三子丸等[91]。菟丝子通过补益肝肾发挥明目作用,复方驻景丸、复明片在临床上可配合多种化学药治疗球后视神经炎、开角型青光眼、糖尿病干眼症等眼部疾病[92-94]。菟丝子外用可治疗痤疮、白癜风、带状疱疹等皮肤疾病[95],常用方剂有菟丝子酊、菟丝子乳膏和“三黄菟丝子”搽剂。此外,多位名医在临床实践中已验证菟丝子可用于治疗肺癌、胃癌及其他恶性肿瘤[57]。
综上,菟丝子常与枸杞子、当归、茯苓、白芍等补益药、健脾燥湿药配伍而被广泛应用。其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肾阴阳虚所致的男科疾病(少弱精症、早泄、遗精)、妇科疾病(不孕、胎漏、月经失调)、眼部疾病(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及骨质疏松等。目前菟丝子在改善生殖功能方面应用最多,但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较少。此外,菟丝子在方剂中药效成分难以确定,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后续还需对菟丝子及其方剂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用药和综合开发奠定基础。
5 菟丝子潜在Q-Marker的相关预测
5.1植物亲缘性
菟丝子为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该属植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约有200多种,我国有10种,主分布于内蒙古、宁夏、江苏、黑龙江、新疆等地[10]。《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菟丝子的基原为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菟丝子属还有金灯藤、啤酒花菟丝子、小花菟丝子等植物。目前菟丝子属植物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为黄酮、酚酸、挥发油、多糖等类成分[28],相关研究表明同属植物间的化学成分含量可能不同。韩颖等[96]应用代谢组学比较南方菟丝子与其同属植物金灯藤的化学成分含量,结果显示南方菟丝子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远高于金灯藤。林慧彬等[97]测定了菟丝子与其同属植物金灯藤和啤酒花菟丝子的多糖含量,发现金灯藤与啤酒花菟丝子的多糖含量相近,约为10.18%,而菟丝子中多糖含量仅有5.39%。综上,黄酮类与多糖类虽是菟丝子属植物共有成分,但在不同植物中的含量有所差异,可用于菟丝子与其同属植物间的鉴别。因此,可将黄酮类和多糖类成分作为菟丝子植物亲缘性潜在Q-Marker筛选的重要指标成分。
5.2不同产地及炮制方法
菟丝子在我国分布广泛,南北均产,不同地区之间土壤特性、气候变换等因素都会对药材的化学成分及质量产生影响。王瑜婷等[98]以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含量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菟丝子质量,发现产于内蒙古的菟丝子中4种成分的均值最高,质量排名结果与内蒙古为菟丝子主产区相符。丁晶鑫等[99]采用谱效相关性研究分析不同产地菟丝子的雌激素样作用,研究发现20个产地的菟丝子的共有成分绿原酸、金丝桃苷、槲皮苷、山柰酚和槲皮素对雌激素活性作用显著,且以产于内蒙古的菟丝子药材的雌激素活性最为显著。综上,不同产地的菟丝子药材中虽均含有槲皮素、金丝桃苷、山柰酚、异槲皮苷、绿原酸和隐绿原酸,但这6种成分在内蒙古产地的菟丝子药材中含量最高,且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因此,可将上述成分作为不同产地菟丝子潜在Q-Marker筛选的重要指标成分。
目前,临床所用的菟丝子多为炮制品,其主要炮制工艺有清炒、盐炙、酒炙、制饼等方法,而且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内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选择恰当的炮制方法对保证中药的药效具有重要意义。李雅娟等[100]通过对比生菟丝子与盐菟丝子的指纹图谱,发现与生菟丝子相比,盐菟丝子中的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B含量显著升高,紫云英苷的含量降低。赵唯年等[101]分析了盐炙、清炒、酒炙对菟丝子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生菟丝子相比,炒菟丝子中绿原酸、槲皮素含量上升;盐菟丝子的金丝桃苷、山柰酚含量上升;酒菟丝子的金丝桃苷、异鼠李素含量上升,且3种炮制品的总多糖含量均增加。现代研究表明,菟丝子炒制后溶解度增加,盐炙后补肾作用增强,酒炙后抗氧化能力增强[16],因此,可推测炮制后含量增加的化学成分可能是菟丝子增效的物质基础。综上,绿原酸、槲皮素、金丝桃苷、山柰酚、异鼠李素及总多糖可作为菟丝子不同炮制方法Q-Marker筛选的重要指标成分。
5.3化学成分可测性
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不同功效对应的成分不同,因此选择的Q-Marker应具有特异性、稳定性及可测性[102-104]。李雅娟等[105]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结合聚类热图测定菟丝子中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8个有效成分,该方法可用于菟丝子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周园等[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以金丝桃苷为内参物,测定该成分与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和山柰酚的相对校正因子,为建立菟丝子一侧多评法提供参考。姚晓璇等[106]利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鉴定出菟丝子饮片、水煎液和配方颗粒中均含有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由上可知,菟丝子中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4种成分含量较大,稳定性好,且容易通过色谱检测出来。因此,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等可作为菟丝子化学成分可测性Q-Marker筛选的重要指标成分。
5.4传统功效
传统功效是现代临床用药的理论依据,对中药Q-Marker的选取具有重要意义[107]。《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中华本草》均记载菟丝子具有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的功效[108]。黄酮类和多糖类成分是菟丝子补益肝肾的物质基础[109-110]。芝麻素、异鼠李素、苦参碱、槲皮素、芹菜素、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及多糖还可通过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Wnt等信号通路治疗骨质疏松,与其强筋骨的传统功效一致[111]。朱蓓菁等[81]研究发现菟丝子中山柰酚、槲皮素、金丝桃苷、紫云英苷、阿魏酸等黄酮类成分对眼部疾病疗效显著,与其明目功效相似。综上,上述成分与菟丝子的传统功效密切相关,因此,芝麻素、异鼠李素、苦参碱、山柰酚、槲皮素、芹菜素、金丝桃苷、紫云英苷、阿魏酸可为作为菟丝子传统药效Q-Marker筛选的重要指标成分。
5.5传统药性
性味归经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能够指导中医临床用药,也可作为Q-Marker确定的依据之一。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归肝、肾、脾经,有效成分多为黄酮类和多糖类成分。研究表明,甘味药多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诸药和缓急止痛的作用,其主要物质成分为多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112]。辛味药能散能行,有解表、行气、开窍等作用,其物质基础包括挥发油、萜类、黄酮类、苷类等[113]。王小雪等[114]研究证明归肝经的中药多含有黄酮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类成分。综上,菟丝子中“辛味”“甘味”及“归肝经”的物质基础可认为是黄酮类、挥发油、多糖类等成分,鉴于此结合菟丝子药性和成分的相关性可将黄酮类、多糖类成分、挥发油类成分作为菟丝子Q-Marker筛选的重要指标成分。
5.6基于入血成分的潜在Q-Marker预测分析
中药入血成分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活性成分,对于探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15-116]。张蒙蒙[117]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ig菟丝子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并在血浆中发现金丝桃苷、异鼠李素、山柰酚、槲皮素、芹菜素、异槲皮苷、阿魏酸、咖啡酸、绿原酸等42个成分。曾诚等[118]采用HPLC-UV法测定口服菟丝子提取物在大鼠及人体内的吸收情况,发现血浆中槲皮素和金丝桃苷的含量最高。Liu等[119]利用液质联用技术比较菟丝子生品与盐制品在大鼠体内的入血吸收情况,发现盐制可提高紫云英苷的生物利用度,并加速了金丝桃苷、新绿原酸、绿原酸和p-香豆酸的吸收。Zhang等[120]采用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评价绿原酸、金丝桃苷和紫云英苷与保肝作用的关系,结果发现保肝作用与血液中3种成分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将槲皮素、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异槲皮苷、阿魏酸及绿原酸作为菟丝子入血成分Q-Marker筛选的重要指标成分。
5.7药对配伍
菟丝子多以复方的形式应用于临床,通过不同的配伍环境来实现特定疗效,菟丝子与不同的药物配伍时发挥作用的化学成分可能不同。研究发现菟丝子与枸杞子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和肾病综合征时,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苦参碱、异鼠李素、豆甾醇为主要有效成分[121]。菟丝子与女贞子配伍治疗卵泡质量低下时,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苦参碱、异鼠李素、芝麻素等成分[122]。菟丝子配伍淫羊藿治疗白癜风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芝麻素等[123]。用于治疗肾性蛋白尿的苓术菟丝子丸中,菟丝子的主要药效成分是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苦参碱、异鼠李素、豆甾醇等[124]。菟丝子配伍续断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植物甾醇、槲皮素、异鼠李素、山柰酚等[125]。菟丝子配伍当归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时,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芝麻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山柰酚、苦参碱、槲皮素等成分[126]。因此,槲皮素、山柰酚、苦参碱、异鼠李素、芝麻素等可作为菟丝子不同配伍Q-Marker筛选的重要指标成分。
6 结语与展望
菟丝子作为药食同源类中药历史悠久,药理活性广泛,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目前《中国药典》2020年版虽然对菟丝子基原进行了规定,但市面上仍然存在如金丝藤等诸多伪品,后续还需对菟丝子药材进行规范和研究。菟丝子含有黄酮类、木脂素、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黄酮和多糖类成分展现出显著的保护生殖系统、拟雌激素、免疫调节等作用。酚酸类、木脂素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也是菟丝子的主要成分,而关于这些化学成分的研究相对缺乏,后续还需展开深入研究。目前菟丝子已被证实对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外实验,较少对其体内作用进行探讨,因此还需进行深入的体内研究。同时菟丝子在临床应用中多以复方形式存在,而对于菟丝子在方剂中的作用、配伍规律及相关机制研究也相对缺乏,因此后续还需结合方证代谢组学等现代研究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此外,菟丝子活性成分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作用机制及差异性研究也较少,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可采用液质联用、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技术开展相关研究。
本文在对菟丝子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基础上,并根据菟丝子目前的质量控制现状,依照Q-Marker“五原则”,从植物亲缘性、不同产地及炮制方法、化学成分可测性、传统功效、传统药性、入血成分、药对配伍7个方面进行预测分析,初步建议以菟丝子金丝桃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异槲皮苷、绿原酸、阿魏酸、芝麻素作为其Q-Marker,建议后续对这些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功效相关性展开深入研究,为建立和完善菟丝子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来 源:陈鲁宁,胡 扬,辛国松,陈鹰翔,宗 政,宋 辉,孙向明,徐蓓蕾,张文君,王 昊,杨智惠,李文兰.菟丝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 [J]. 中草药, 2024, 55(15): 5298-531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