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的那些小人物:四童:娈童、书童、琴童、画童

9489 2025-05-16 23:37:03

​​●娈童的悲惨生活,再现人性深处的罪孽

张岱回忆其生平: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

他提到的“娈童”,意指被达官贵族当做女性玩弄的美少年。这在封建社会是极普遍的存在。

所以,古代文人并不避讳。

在《金瓶梅》中,也有这些男孩子的身影。

他们出身低贱,身无长物,只能投身富贵人家,任人摆布。

所谓做人的尊严,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

他们之中,有的被凌虐致死,有的被多次转卖,有的则是愤然出走------

兰陵笑笑生借这些毫无人格尊严的男性,讽刺了男权世界的荒淫和虚伪。

西门庆是《金瓶梅》中第一不学无术之人,为了附庸风雅,他特地给府里的四个美色男童取名“琴棋书画”。

琴童有两个,第一个是孟玉楼陪嫁带过来的。

“年约十六岁,才留起头发,生的眉清目秀,乖滑伶俐。”

因为孟玉楼与潘金莲交好,所以每次潘金莲来,琴童都在旁侍候。

时间长了,两人都有了情意。

正好这个时候,西门庆流连青楼,冷落了潘金莲。

于是,金莲就和琴童偷偷成了好事。

世间哪有不透风的墙,东窗事发后,西门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琴童打得皮开肉绽赶出去府去。

幸亏有玉楼与春梅求情,潘金莲才得以脱身。

第二个琴童,是李瓶儿嫁进西门府带过来的小厮。

李瓶儿是几个妻妾中最有钱的,而且后来她还为西门庆生了一个儿子,所有她在西门府是最得宠的。

顺带着李瓶儿的下人们的地位也比较高。

这个琴童行事作风比较胆大。

为了戏弄书童,他竟然在官哥儿庆生宴会上私自把银壶藏了起来。

而且,还不无骄傲地向李瓶儿的丫环迎春炫耀。

事后,自己回到狮子楼呼呼大睡去了。

迎春把壶交了出来,按理说出了这样的事,琴童要倒大霉的。

潘金莲也抓住了这点,敲打西门庆要狠狠治治琴童。

可是,西门庆却轻轻带了过去,不予追究。

作者塑造这两个琴童,意在表现西门庆对李瓶儿和孟玉楼的不同态度。

第一个琴童,西门庆甚至没有知会孟玉楼,就将他赶了出去。

而第二个琴童,西门庆给了最大的宽容。

由此观之,主人的受宠直接影响了仆人的地位。

第二个琴童,在李瓶儿死后,仍然深得西门庆信任,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都会让它去做。

棋童,是西门庆的结拜兄弟祝实念举荐的一个小厮,只有十四岁。

关于他,书上写的内容甚少。

只写到他每日的工作就是给西门庆“背书袋,夹拜贴匣跟马”。

西门庆死后,吴月娘就遣散了很多仆人,棋童自然是只有被发卖的命运。

画童,是四童里最悲惨的一个男孩子。

书中第七十六回“画童儿哭躲温葵轩”,详细地讲述了画童的悲惨。

温葵轩是一个秀才,在西门府专管处理文书的工作,深得西门庆器重。

此人品行不端,最擅长虚与委蛇,而且有一个恶习——专好年轻漂亮的男孩子。

温秀才经常在书房活动,画童就成了他的猎物。

他仗着西门庆的信任,就把画童侵犯了。

画童不敢声张,只是躲着哭。

“今日小的害疼,躲出来了,不敢去。他只顾使平安叫,又打小的。”

这事闹到了吴月娘那,西门庆才知道。

他就把温秀才给辞退了。

但是,他辞退温秀才的理由并不是为了画童,而是温秀才泄露了西门家的商业信息。

画童的悲惨遭遇,反映了那个时代一些穷苦少年被恶人侵犯的悲惨处境。

书童,是几个男孩子里着墨最多的一个。

他比其他几个来头大一些,而且年纪也大一些。

西门庆生子加官后,李知县送了一个小郎来巴结。

“年方一十八岁,本贯苏州府常熟县人,唤名小张松。原是县中门子出身,生得清俊,面如傅粉,齿白唇红。”

书童有一次还穿上女装,简直雌雄难辨。

西门庆看他生得如此漂亮伶俐,而且还会唱曲,就将他放置在书房里伺候。

有一次西门庆喝醉了酒,在书房里休息。看到书童,就拉到身边,占有了他。

有了这层关系,书童在西门庆的心里的地位更重了。

这就引发了府里其他下人的不满。

书中第三十五回“西门庆为男宠报仇,书童儿作女妆媚客”,就细致刻画了西门庆与书童的亲密关系。

清河县有几个混混犯了事被抓,他们就托书童帮忙向西门庆求情。

书童想赚取这笔中介费,又怕自己去说西门庆不答应,于是他就准备了礼物想求求李瓶儿。

可是,他进入李瓶儿房间时被平安发现了。

平安就向潘金莲告密,说书童与李瓶儿有不正当关系。

潘金莲就向西门庆挑拨,哪知西门庆根本不为所动。他完全相信李瓶儿与书童。

不仅如此,他还找了个由头,打了平安一顿,算是为书童报了仇。

书童的气焰达到了如日中天的程度。

虽然书童做了西门庆的男宠,可是他本身是喜欢女性的。

长期在内宅活动,书童与吴月娘的丫鬟玉箫一来二去就有了情意。

不巧的是,两人在书房里约会被潘金莲发现了。

书童就向潘金莲求情,潘金莲就趁机要求玉箫帮她做内奸,报告吴月娘的一举一动。

玉箫吓得赶紧一一答应。

其实,潘金莲根本没想着向西门庆告发他们。

因为之前的那件事,让潘金莲清楚地意识到书童在西门庆心目中的地位。

而且就算她告发了,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但是,书童还是害怕了。他知道自己的命是捏在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手上。

即使现在潘金莲不说,但是万一哪天她不高兴了,他仍然还是有危险的。

西门庆再喜欢自己,但是他喜怒无常,指不定哪天就会遭到厌弃。

所以,书童谎称要替西门庆买绢,骗了二十两银子,逃出了西门府。

书童在西门府的处境是十分尴尬的。

表面上他风光无限,可是内心的苦楚也只有自己明白。

他聪明狡黠,忍辱含垢,遇到了心中所爱,但无法厮守。

无可奈何之下,选择勇敢出逃,保住了做人最后的尊严。

琴棋书画四童只是西门庆附庸风雅的一个点缀而已。

他们的命运完全是捏在主子的手里。

琴童被逐,棋童被卖,画童被辱,书童远逃。

兰陵笑笑生借这些小人物,暗示了西门府的逐渐衰败。

尤其是书童这个人物,他和西门庆的关系尤为紧密。

他依托李瓶儿和官哥而来,官哥和李瓶儿相继死去,而他随即也逃走,则西门庆家道零落也已经开始。

此时,书中人物一概无知,依旧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度日。

作者借这四个小人物,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当时社会人情风俗,还揭示了人心的险恶和罪孽。

●◆灯节时的小人物:琴童儿

“有福的不忙,没福的跑断肠。”

西门庆和他的一妻五妾,七个主子享用着大小男女奴仆四十一人(全家合用奴仆二十八人,各房娘子专用丫头奶妈十三人。不算店铺伙计管家十人)。主子有事,奴才服其劳。不管事情大小,主子吩咐下来,奴才就得赶紧去办。办得好,没准有赏;办得不好,受罚无疑。所以,做奴才的辛苦、委曲是不用说的。

自然,奴才中有等级,也有帮派;有使奸耍滑的计较,也有勾心斗角的矛盾。那些靠山软些的,档次低些的,辛苦、委曲也就越发照顾他。

年时节下,主子们追欢逐乐,奴才们自然辛苦倍增。

46回<元夜游行遇雪雨妻妾戏笑卜龟儿>是说:正月十六那晚,西门庆打发吴月娘众人往吴大妗子家吃酒去了,他、应伯爵,以及家中的管事在家吃酒放焰火。贲四娘子平昔知道春梅、玉箫、迎春、兰香四个是西门庆贴身答应得宠的姐儿,正好趁着月娘不在,大节下安排了许多蔬菜果品,请她四个去她家里坐坐。

天色渐晚,大雪骤降。这边郁大娘正唱着曲,吴月娘因感身子冷,便吩咐来安儿让人回去把她们各人的皮袄取来,好穿了回家。来安儿便告诉了玳安,玳安又支使小厮琴童回去取来。

琴童二话没说,旋即去了。少顷,月娘忽想起金莲没有皮袄,却还有一件当铺里才收了交到上房的皮袄可以给金莲穿。就又传小厮来吩咐。知道是玳安使了琴童去,月娘便骂玳安自己不去取,倒是坐吃遣将儿,少不得一顿罗皂。玳安偷懒不成,也往家来。

琴童到家后,先去上房寻玉箫,不在;只见小玉(玉箫、小玉都是吴月娘房中的丫头)坐在炕上,正为贲四老婆单请玉箫她们而没请她而生气。听琴童来取月娘皮袄,只推说不知,要琴童去贲四家唤玉箫回来拿,琴童儿去了。玉箫不动,只说了放皮袄的所在,让琴童回去叫小玉拿。

琴童刚从小玉和小鸾处拿了月娘和玉楼皮袄的毡包返回,正准备去取瓶儿的皮袄时,遇上了匆匆赶回的玳安。小玉告诉玳安,上房的钥匙在玉箫处,玳安只想歇脚,待琴童取了六娘的毡包回来后,又遣他去找玉箫拿钥匙,自己只顾与小玉坐着亲热。琴童又被玳安支使去贲四家找玉箫回来。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文字实在太妙,收录如下:

正吃着酒,只见琴童儿进来。玳安让他吃了一盏子,便使他:“叫玉箫姐来,拿皮袄与五娘穿。”那琴童抱毡包放下,走到贲四家叫玉箫。玉箫骂道:“贼囚根子,又来做甚么?”又不来。递与钥匙,教小玉开门。那小玉开了里间房门,取了一把钥匙,通了半日,白通不开。琴童儿又往贲四家问去。那玉箫道:“不是那个钥匙。娘橱里钥匙在床褥子座下哩。”小玉又骂道:“那淫妇丁子钉在人家不来,两头来回,只教使我。”及开了,橱里又没皮袄。琴童儿来回走的抱怨道:“就死也死三日三夜,又撞着恁瘟死鬼小奶奶儿们,把人魂也走出了。”向玳安道:“你说此回去,又惹的娘骂。不说屋里,只怪俺们。”走去又对玉箫说:“里间娘橱里寻,没有皮袄。”玉箫想了想,笑道:“我也忘记,在外间大橱里。”到后边,又被小玉骂道:“淫妇吃那野汉子捣昏了,皮袄在这里,却到处寻。”一面取出来,将皮袄包了,连大姐皮袄都交付与玳安、琴童。(46回)

——三百八十个字,只见琴童被夹在玉箫与小玉之间,三个人影儿,在纸上不停晃动,泛出生气,透着情性。

事件极其细琐,味儿却浓极耐嚼,非大手笔不能为此!

尤其是倍尝辛苦受气倒霉的琴童儿,风雪夜黑,跑前跑后,往返四次,两头吃骂,忍不住抱怨两句,还不能尽情发泄:牵头刚刚对“小奶奶儿们”表示了一点不满,马上又想到眼前这位小奶奶(小玉)正是能支使自己的玳安的相好,轻易得罪不得,故而又连忙拿别的话岔开,他忙中出错,这样补了两句:“你说此回去,又惹的娘骂,不说屋里,只怪俺们。”这两句诉说委曲的话,称得起是奴才口中讲出的“绝妙文章”。 “又惹的娘骂”紧承前边的抱怨而来,带有向被抱怨者解释的意味。

“不说屋里”,词话本里为“不说屋里锁”,比绣像本多一“锁”字。可算突兀之极。“锁”有啥可指责的?它又不能言语,恰是欲说还休的琴童儿能够用来垫背的物件:害得他“人魂儿也走失了”的,不正是因为要取得皮袄被它一劲“锁”着吗?可怜的人微位卑的琴童儿,他怎么敢再说两个(玉箫、小玉)“瘟死鬼小奶奶”的不是呢?“不说屋里锁”——可怜的琴童啊,你除了说抱怨那有口不能言的锁,怕是也没人敢埋怨了。

这一段文字还有一大妙处,即它那极精练的叙事手法。省略,是它实现精炼的主要途径。一种是,省略句子的成分:“又不来,递与钥匙,教小玉开门。”倘将省去的成分补足,就成了:玉箫又不肯回来,递给琴童儿钥匙,要他回去教小玉开了柜门取皮袄。写成这样,意思也说得过去,但那味儿就变了。

另一种更干脆,省略中间过程:“琴童又往贲四家问去(1)。那玉箫道:“不是那钥匙,娘橱里钥匙在床褥子座下哩(2)。”小玉又骂道:“那淫妇丁子钉在人家不来,两头来回,只教使我。(3)”。这里一共三句话(一个句号算一句)。

三句话的句与句之间,都省略了作为中间环节的叙述过程,尤其是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作为跑腿的角色和传话的信使的琴童儿,在叙述中完全被省略掉了,似乎是玉箫和小玉超越了空间的阻隔,直接面对面地对话。

这种省略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形式上的精炼,也不止于这种精炼的叙述所传达出来的一个杰出作家文学语言的身韵,还在于,它里面蕴含着人物的身份、地位、辛酸、委曲。不是么?

尽管这些角色多少容易让人遗忘,甚至把卷合上,他就立即会从我们的意识中悄无声息地流走,但作者总会在合适的时机,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呼声,让我们发现其实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常常被遗忘的小角色,在作品叙述中经常被人省略掉——不过并不消失,反倒加强了对被省略者的注意。这种叙事手法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不写之写”。

如果我们还记得在第31回,官哥儿满月宴上,玉箫和小玉曾经为琴童藏起来的一把银壶而相互推诿,急得那大丫头赌誓发咒的话,那么恐怕今夜琴童被这二位“瘟死鬼小奶奶”象皮球似的踢来踢去,恐怕便是当时他作弄她人的果报了。

命运有许多偶然性,可又怎能说没有因果呢?

“灯节的小人物”可写的人、事都很多,再加上金书作者才比宋玉,更是无数不在的精彩,正所谓艺术赏玩,了无尽时。有的人物事件,我们也可变换角度从一侧面品评。这里仅举以上三端,且作一脔之尝。

◆书童:“小鲜肉”,在古代也受欢迎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食色性也,人之大欲。纤腰袅娜的红粉佳人,让太多的潇洒子弟难以自拔。女色能让人沉迷,消磨斗志,可男风也不容小觑。近年来各大综艺节目一直被“小鲜肉”霸占荧屏,引发网友争议,很多网友认为这种“伪娘”现象是从国外传来的。

殊不知有阴就有阳,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同样也有四大美男,只不过知名度没有那么高而已。古人早就有宠爱“小鲜肉”的先例,汉文帝的宠臣邓通原本只是宫里划船的船夫,因相貌阴柔,擅长奉承,被汉文帝看中,成为当朝首富。汉文帝不是昏君,可邓通相貌上的优势却让他难以克制。

汉哀帝独宠董贤,两人如胶似漆,同床共枕。要上早朝了,躺在床上的董贤压住了汉哀帝的袖子,为怕惊醒男宠,他直接拿剑割断了自己的袖子,成语断袖之癖就是这么来的。

《金瓶梅》中最有名的“小鲜肉”莫过于书童了,他相貌清俊,面如傅粉,唇红齿白。既能识文断字,还会唱南曲。书童被李知县送给西门庆后,西门庆喜出望外,经常把他关在房里干见不得人的勾当,惹得潘六姐嫉妒不已。

西门庆是个粗俗的恶霸,可书中偏好男风的还不止他一人。当朝进士安忱,是学富五车的大才子,才冠天下,可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新科状元的他被降为进士。和蔡状元结伴回家省亲时去西门庆府里拜访,见到书童花旦打扮,能唱南曲,马上就魂不守舍,丑态百出。

书童除了有颜值外,人也机灵,又有才艺,作女妆媚客,让应伯爵和谢希大拍案叫绝。得宠后胆子太大,敢收应伯爵的贿赂,替人说情,蒙骗西门庆。被潘六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书童的阴柔之美,男女俱爱,一向本分的李瓶儿收了他的礼物后,和他合伙来骗西门庆。除了主子喜欢外,西门庆府里的丫环玉箫也打他的主意,两人胆子太大,大清早的居然在西门庆书房厮混,被潘六姐当场抓获。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小鲜肉”书童何其的精明,有把柄在潘六姐手上,知道好日子到头了,趁机溜了。玉箫为了苟且偷生,甘愿做潘六姐的“眼线”,出卖主子吴月娘。

推荐几个常用在线图工具(支持时序图、用例图、类图、活动图、组件图、状态图、对象图、部署图等。同时还支持非 UML 图的甘特图、架构图等)
中国十大最好看的美食节目榜中榜